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

公益營銷:趕客反賺錢?



戶外活動服裝及用品公司Patagonia 去年推出「不要買我們的外套」廣告宣傳(Don’t Buy This Jacket campaign),鼓勵顧客即使家裡的風褸破爛了,不要買新的,修補一下就好。這招「明目張膽」趕客的推廣手法,結果令該公司的利潤不減反增。

該公司創辦人 Yvon Chouinard在傳媒訪問中直言,每當公司投資多一分去愛護地球,公司賺的錢就愈多。公司的環保策略總監Jill Dumain說得更到肉,如果公司要賺到盡的話,方法是投資建立環保供應鏈。

Patagonia給大家的幾點啟示:
企業不應單純為了感覺良好而行善;增加公司利潤,才是參與公益的誘因。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(CSR),不一定要找非牟利或慈善機構合作,它們可以一手包辦。
品牌營銷推廣,形式遠遠不止於製作一個三十秒廣告,或者投放網上横額廣告,而是創意無限的。


Patagonia的廣告實質是鼓勵大家奉行環保:消費者減少購買不必要的東西,而企業的生產模式亦應轉向貴精不貴多,間接標榜自己的風褸優質又耐用。廣告又呼籲讀者登入該公司專題網頁,承諾坐言起行,補衫不買衫;把舊風褸送到回收點,讓有需要的人再用。說到底,Patagonia 的策略,是讓捧場客代勞,傳播品牌營銷訊息,這比起用真金百銀去投放廣告,來得更有效。

要知道,Facebook用戶每月發放和分享數以百億個帖子,美國有調指出一般人對網民或親友的評級和留言,信任程度比廣告高兩倍。美國有調查顯示,近八成美國人表示,兩個牌子的同類型產品,如果價錢和品質一樣的話,他們會選有公益目標的那個品牌。

香港中文大學也做過類似調查,75% 受訪者認為本港公司未充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;84% 人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應該是長遠的投資,而且融合於公司的業務決策之中。不過,九成人覺得本港企業視CSR為公關或品牌/市場營銷策略。

資訊科技的發達,迫使企業和品牌要提高透明度,產品生產過程不環保,不人道,又或者公司某項聲稱名不符實,隨時會成為網民洗版題材,覆水難收。反過來,善用新媒體和具創意的方法,讓消費者齊齊參與,發揚美事,要達致雙贏局,可謂事半功倍。